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Dr Teresa Chan

晚晚噩夢纏繞到抑鬱 反映心裏恐懼須正視

Source:


經常被惡夢纏繞,導致無覺好瞓令人困擾,究竟如何才能擺脫夢魘?精神科醫生表示,發惡夢可反映人的潛意識,包括埋藏心底深處的恐懼及負面情緒,惟當事人往往不知道。經常發惡夢可能代表壓力大或有情緒問題需正視。嘗試面對惡夢,也能減少對夢魘的恐懼。


記者:梁麗兒


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陳秀芬表示,從心理學角度,惡夢帶有象徵意義,很多時反映當事人內心的困擾、恐懼及情緒,內容越與現實脫節、匪夷所思,越是藏於心底最深處,可能連當事人都不知道,例如夢見自己被外星人擄走。臨床上很少人純粹因一個惡夢求醫,通常是因經常發惡夢,以致瞓得差、甚至失眠,遂到精神科求診。另外,情緒病患者也較常發惡夢或被夢魘纏繞,例如抑鬱症、焦慮症、驚恐症或創傷後遺症。常見的惡夢包括迷路、唔見銀包或重要的東西;被人追殺或殺人、被親人遺棄,或與熟人出現激烈爭執等。


陳指,曾有一名60多歲女士因情緒低落、抑鬱症求醫,她經常夢到已過世的丈夫,引致瞓得差,甚至唔敢瞓。原來她過往與丈夫關係很差,二人如鬥氣冤家般生活,很多磨擦。及至丈夫患病後要長期照顧,令她感到很委屈及不開心,至丈夫死後感到孤單。她要服用抗抑鬱藥物及接受心理治療,解開心結,克服對噩夢的恐懼。


迷路也是常見的噩夢,曾有中年失婚女子經常在夢境中迷路,例如身處陌生大廈、商場或森林中,不斷兜圈卻找不到出口,感到害怕又迷惘。經了解後,發現病人自從與丈夫離婚後,感到自我價值低,「認為自己做咩都做得唔好」,之後患上抑鬱症,經常喊、情緒低落,發迷路的噩夢。她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後,病人在迷路的夢境中,出現了朋友作伴,也逐漸夢到自己找到出路,或找到巴士搭車回家。


受到噩夢困擾,陳指,當事人要面對及接觸夢境,才能減少對噩夢的恐懼,建議市民嘗試理解夢境的內容及隱藏了的情緒,例如生活中是否遇到困擾或內心有糾結、抱怨或放不低的事情。不妨將噩夢寫下來,或與自己信任的人傾訴。若無法理解噩夢的象徵意義,毋須給自己壓力或自責,只須多關注自己的情緒及需要便足夠,例如多做放鬆心情的事。


陳舉例打工仔常夢到自己重返讀書時代,要應付大考卻沒有充足準備,感到很焦慮及驚慌,這可能反映當事人在現實中遇到困難和挑戰,擔心自己能力不足、不能勝任,故反映在夢境中。此時若能找到壓力的源頭,可作正面處理,例如思考自己能應付的種種方法,及學習接受不能預測的結果,要理解並非所有事情都能夠在自己掌握之內,不能每件事都可盡如人意。


由於每個人的噩夢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,陳稱,難以一概而論,市民若經常發噩夢,或反覆受到某個噩夢困擾而影響生活,例如導致日間情緒不安、恐懼或精神不振,難以專注工作,或因噩夢導致不敢睡覺、睡眠質素轉差,都應該尋求醫生協助。


【七招處理噩夢貼士】

1) 毋須恐懼噩夢,因夢只是象徵,可透過接觸夢境圖像作理解及減低焦慮 2) 嘗試理解夢境內容及當中情緒,如背後會否反映生活遇到困擾、或內心有糾結 3) 將噩夢寫下來,或與自己信任的人傾訴 4) 不一定要成功拆解夢境,宜抱開放態度,想像可能幫到自己的含意,保持關注,避免為自己帶來太多壓力 5) 夢見自己殺人或做壞事不用自責,宜分清現實與夢境,現實有道德規範,夢境的焦點卻是帶出感受 6) 若找到壓力源頭,宜正面處理,包括思考能應付的方法,及學習接受不能預測的結果或事情 7) 噩夢或與生活壓力增加,而挑起內在的恐懼,日常多關顧自己的需要及情緒,調節壓力,找出自己喜歡的放鬆方法


每晚可發4-5個夢 唔記得或因內心抑壓抗衡


睡醒後記不起夢境是真的沒有發夢嗎?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秀芬表示,睡覺發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睡眠周期當中一個部份是發夢期,一般人每晚可經歷4至5個有關周期,換言之,一般人可以發夢4至5次,認為自己沒有發夢,可能是本身覺得發夢不重要,故較難記得夢境內容,也有人會因為曾遇過重大經歷,內心過度抑壓或抗衡,令自己無法記得夢境。


陳指,有些情況會令人特別記得曾發過的夢,這通常與他們何時醒來有關。例如當發惡夢時陷入驚恐情緒,夢到自己被人追殺或殺了人而嚇醒,那個夢就特別深刻。又或者是發夢中途或剛發完夢時被家人弄醒,也會較容易記得該個夢境,但對於較早的睡眠周期發過的夢,通常較難記得。另外,壓力過大的人會較多淺睡時間,容易在發夢時醒來並記得自己發過什麼夢,所以這些人都要適當減壓,改善睡眠質素,讓自己有更多深層睡眠。


有些人會認為發夢會讓人很攰,陳指,可分為在夢裏很攰,或夢醒後很攰兩種情況。前者是因在夢裏存在很多負面情緒,讓人有超出負荷的感覺,後者因為發夢太多,即睡眠周期中的發夢期長,故反映深睡期短,令整體睡眠質素差,所以睡醒後很攰及沒有精神。

3,68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