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Dr Teresa Chan

學童的爭扎:世界太可怕 [信報19年4月6日分享文章]



現今學童所面對的壓力不比成人少,他們由很小的年紀開始就面對殘酷的競爭,由進幼稚園面試開始,與別人的比較停不了。「要贏在起跑線,否則將來好慘」,家長的恐懼直接傳遞到孩子。孩子做的每件事情彷佛都有個分數,去衡量你的好壞,不單是對事,慢慢就被解讀為對人,對那孩子的評價。小孩子的世界好細,他們可以理解和引以為參考的東西有限,價值觀就被那有限的接觸所薰陶,久而久之,他們視自己也為一個分數,只能讓人介定,缺乏自主,不知怎樣可以從內裏肯定自己。


筆者在青少年和成人個案中看到很多那種成長的創傷和後遺症。有些父母不是不想孩子過得輕鬆點,少點壓力,但孩子漸漸進入學校那社會的縮影後,壓力已不全由父母而來。即使父母痛心,想極力保護,孩子也擺脫不了老師和同學的眼光,和那整體的氛圍,就像進入了只向前推的巨輪下,你只悄為停下來,就會被輾斃,血肉模糊。我眼見很多不肯返學的學童,他們是説不出壓力的來源的,但從他們的畫作、幻象和夢境情節,看出他們內裏充滿被壓迫和吞逝的恐懼。他們未必能了解過中原委,只知道回到學校就有種種不安和恐懼,身體產生很多的不適,肚痛肚瀉、精神緊張、失眠、食慾不振⋯⋯甚或出現更嚴重的情緒病,最終留在家裏,不自覺地選擇了離開戰場,不由自主地開始了那無止境的惡性循環,愈是逃避,愈是做不來,失敗感有增無減,終成困局。


成人的臨床個案讓我們看到更多在這種壓力下長大的深遠影響。這些在白熱的競爭中捱過了,成功了,甚至是拿了學位的「勝利組」,他們是給鍛練過來的,凡事要克苦耐勞,靠自己做到最好。但在進入社會後,他們要面對的挑戰只有更多。不但是學業、還有人際關係、兩性相處,工作的選擇,大大小小的問題,有更多是自己怎麼努力也未必能控制的事情。但在遇到困難時,他們往往是最不肯求助的一群,不肯表達自己的需要。他們覺得要人幫是失敗、是給人負累,是無用的記號,所以凡事報喜不報憂,但內裏卻感覺愈來愈孤單無助,抑鬱焦慮情緒續漸形成。但社會現今仍普遍認為有情緒問題是弱者的表現,只要自己堅強些,看得開些,就不應該有問題。這個想法往往就是社會藉著教育給他們的人生態度,只有遇強愈強,卻沒有預備他們怎麼在不同的能力位置,也不失對自己的認同和肯定。或許今天當我們見到學童情緒問題已有增加的趨勢,學生普遍壓力已過大時,是時候我們從新檢視一下我們給下一代灌輸的是什麼的處世之道,我們有為他們的長遠精神健康作準備和培育嗎?我想,對生命際遇持開放的態度,放下好壞成功的固執堅持,以愉悅和找到自己平衡的位置為目標,將可帶來很多的改變。沒有社會整体的改變配合,家長孩子也難獨善其身,想堅持的也難撐下去!


#陳秀芬醫生

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